人才培养

您的位置:首页>本科教育 > 人才培养

“智能安全储能技术”微专业

发布日期:2025-10-11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智能安全储能技术微专业

1 微专业概况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转型,储能技术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其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智能安全储能技术微专业紧扣国家双碳战略与能源安全新战略需求,聚焦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的核心技术挑战,依托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储能材料与智能监测的学科优势与科研积淀,自主构建智能+安全+储能的跨学科育人体系。面向新能源、储能系统设计与管理等领域,系统讲授储能技术与安全理论、储能系统数字化与安全、氢能安全与智能系统等核心知识,强化学生对储能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开发、储能系统热失控防护、应急管理等关键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兼具储能技术原理与智能化安全防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 微专业特色

提出"以安全责任意识为根基,以创新研发能力为引擎,以学科交叉优势为特色,以国际化视野为纽带"的智能安全储能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构建以问题导向的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机制,将智能安全储能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立足教科融合、学科融合的智能安全储能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3 微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智能安全储能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精通储能系统数字化安全评估、氢能全产业链安全管理、二次电池安全再生等核心技术,具备储能系统安全设计、智能监控与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在新能源、交通、应急管理等领域从事安全储能技术研发、系统设计与运维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4 微专业课程

本微专业共设置5门课程,共计15学分。

1 “智能安全储能技术微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理论 考核方式 开课时间
储能系统安全技术导论 3 48 48 考查 2025.10
储能系统数字化与安全 3 48 48 考查 2025.10
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技术 3 48 48 考查 2025.10
氢能安全技术 3 48 48 考试 2025.10
新能源材料安全再生技术 3 48 48 考试 2025.10

2 课程介绍

《储能系统安全技术导论》

本课程专注于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技术,课程内容涵盖电化学、物理、氢能等主流储能系统,深入讲解其安全技术原理、关键组件性能指标,以及国内外相关安全标准法规、安全评估和管理方法。

《储能系统数字化与安全》

本课程对国内外储能政策环境和标准进行分析解读,重点讲解我国能源转型对储能技术的迫切需求,梳理储能技术的主要类型和原理,重点讲解储能的建模、安全运行、容量配置及经济评估技术等。

《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技术》

本课程以储能电池制造为主线,系统讲解先进储能电池电芯制造技术,工艺优化,装备制造的现状、趋势及构成,并就先进储能电池制造数字化及智能制造技术进行讲解。

《氢能安全技术》

本课程旨在系统讲授氢能全产业链(制取、储存、输运 、利用)的安全风险及智能化防控技术,氢智能监测、制氢/储氢/输氢/用氢各环节的安全技术、氢安全评价方法、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等核心知识。

新能源材料安全再生技术》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储能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前沿交叉课程,主要聚焦二次电池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度融合储能材料-电池系统-资源再生关键环节。

5 师资队伍

本微专业教师队伍来自化工学院,由8人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团队教师主要从事储能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屈孟男

教授,微专业负责人,主讲:储能系统安全技术导论

李远刚

教授,主讲: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技术

周文英

教授,主讲:储能系统数字化与安

王博

博士,主讲:储能系统安全技术导论

加晓丹

副教授,主讲:氢能安全技术

朱由余

副教授,主讲:新能源材料安全再生技术

韩小鹏

博士,主讲:储能系统数字化与安全

刘墨宣

博士,主讲:氢能安全技术

6 报名要求

校内工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具有化学/化工/材料/自动控制方面的知识基础和兴趣,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沟通能力。

7 联系方式

联系人:韩小鹏,王博

报名方式:扫码加入智能安全储能技术招生QQ群(743037355),下载填写报名表报名。



下一篇:“化工智能生产技术”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