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名录

您的位置:首页>师资队伍 > 教师名录

李振

发布日期:2021-09-11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李振,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优势特色学科矿业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陕西省虚拟仿真金课负责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西安科技大学首批师德示范工作站(矿产研究所师德示范工作站)负责人,现任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兼任资源绿色分质加工硕博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第八届选煤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炭加工利用与节能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科学传播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煤炭行业科技服务专家,绿色矿山青年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绿矿智库青年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矿冶过程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炭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矿物加工类、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煤炭学会千人智库高级专家,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近年来以立足西部,聚焦前沿为导向,一直扎根西部开展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西部资源开发的原创性研究,主要从事:煤炭提质-分质-高值加工、矿产及二次资源低碳开发、智能矿物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等纵向项目20余项,以及校企合作创新项目20余项。此外,作为负责人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负责相关建设项目多项。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获专利30余件,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规划教材8部。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3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2020年获评第十届全国高校矿业石油及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22年获评绿色矿山青年科学技术奖、煤炭青年科技奖。2024年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人物奖。

主要研究工作经历

2015/09–2016/09,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访问学者

2010/12–2013/05,西安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7/09–2010/0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博士

2005/09–2007/0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硕士

2001/09–2005/0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学士

近年来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

“稀缺难选焦煤精深分选关键技术与装备(复杂嵌布焦煤煤岩解离力学特性与选择性碎磨技术-子课题:复杂嵌布焦煤煤岩的载荷动态损伤演化与解离效应)”(课题编号:2023YFC29077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23.10-2027.9,主持人

“新疆富油煤显微组分的选择性解离与干法分质调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U20031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2021.01-2023.12,主持人

“西部高惰质组煤岩的微波协同解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514041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1-2017.12,主持人

“基于显微组分选择性解离的西部高惰质组煤干法分质调控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7110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20.02-2023.02,主持人

“煤气化灰渣分质加工协同生态修复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4CY2-GJHX-69),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新兴产业领域),2024.11.01-2027.10.31,主持人

“气化灰渣干法分质及其高附加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21QFY04-01),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区域创新能力引导计划,2021.03-2023.02,主持人

“神东基于螺旋分选机分选的煤泥提质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CSIEZB170302611),神华神东煤炭集团科技创新项目,2017.08-2021.12,主持人

“浮沉试验采样自动装置研发”(项目编号:CSIE15035796),神华神东煤炭集团科技创新项目,2017.03-2020.12,主持人

“太西无烟煤用于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的制备研究”(项目编号:),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项目,2020.04-2021.12,主持人

学术专著

[1] 李振, 刘炯天. 浮选搅拌调浆过程强化及应用[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7.08.

[2] Zhen Li. Stirred Pulp-mixing in Flotation: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7.08.

[3] Zhen Li.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Stirred Pulp-mixing in Flotation[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7.08.

[4] 李振, 付艳红. 西部高惰质组煤的显微组分解离与分质技术[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24.01

[5] 李振, 赵凯, 张怀青, 曹钊. 低阶烟煤显微组分结构特征参数解析及其含量预测[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24.02

近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

[1]Zhen LI*, Yanhong FU, Chao YANG, Anning ZHOU, Wei YU, Lijun LIU, Jinzhou QU,Wei ZHAO. A dry separation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king coal middling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Preparation & Utilization, 2020,40(3):175-185.

[2] Yanhong Fu,Zhen Li#*, Anning Zhou, Shanxin Xiong, Chao Yang. Evaluation of coal component liberation upon impact breakage by MLA[J].Fuel,2019,258:116136.

[3]Zhen Li*, Chengqian Zhao, Huaiqing Zhang, Jiongtian Liu, Chao Yang, Shanxin Xiong. Process intensifcation of stirred pulp-mixing in flota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 Processing: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2019,138:55-64.

[4]Zhen Li,Yanhong Fu*, Anning Zhou, Changyong Zhu, Chao Yang, Ning Shen, Cheng Yang. Effect of multi-intensification on the liberation of maceral components in Coal[J].Fuel,2019,237:1003-1012.

[5]Zhen LI*, Yanhong FU, Chao YANG, Wei YU, Lijun LIU, Jinzhou QU, Wei ZHAO.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on Coal Components Separated using Typical Comminution Methods[J]. Minerals Engineering,2018,126:74-81.

[6]Zhen Li*, Yanhong Fu, Anning Zhou, Changyong Zhu, Chao Yang, Qian Zhang. Air impact pulverization-precise classification process to support ultraclean coal production[J]. Powder Technology, 2017,318:231-241.

[7]李振*,付艳红,周安宁,朱子祺,杨超,刘莉君,于伟.高惰质组煤微波诱导裂纹特征的研究[J].煤炭学报,2017,42(S1):247-252.

[8]付艳红,李振*,周安宁,朱子祺,杨超,刘莉君,于伟,屈进州.煤中矿物及显微组分解离特性的MLA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46(6):1357-1363.

[9]Zhen Li*, Yanhong Fu, Anning Zhou, Chao Yang. In-situ modification in ultrafine crushing process of Taixi ultralow ash anthracite[J]. Powder Technology,2016, 295:315-321.

[10]李振*,王进,付艳红,周安宁,杨超,赵伟.气流粉碎过程选择性特征及其数值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45(2):371-376.

上一篇:刘莉君 下一篇:杨伏生